脑电波技术的发展,让我们对大脑有了探测手段,通过对脑电信号的探测,我们可以知道人的精神状态,反过来,通过脑电波技术,人们也可以用意念来控制智能产品。
当然,用意念来控制智能产品目前还处在实验室的阶段,如通过脑电波来控制无人机简单的飞行等,这意味未来人们通过脑电波去控制智能产品是可行的。
虽然脑电波技术在国内发展迅猛,但是目前科学家对大脑的理解程度还不到1%,因为人的大脑构造太过复杂,大脑里每个神经元都能通过几十种方式与周边的神经元进行互动,这是目前科学家所不能模拟的。
神念科技总经理冯华说:“从全球来说,现在脑电波技术发展还处在初级的阶段,但初级阶段的脑电波技术可以探测人的精神状态,它的商业价值在某一些领域已经逐渐得到体现,而且市面上也有不少成功的脑电波应用产品。”
对机器人企业而言,现在的脑电波技术应用还设有诸多的条件限制,但是未来脑电波与机器人的融合应用会非常的普遍。
脑电波与机器人同属于高科技领域,在未来的某一个点上会有相互应用的契机,我相信这种契机很快会到来,因此,机器人企业可以密切关注脑电波技术的发展状况。
图:神念科技总经理 冯华
1号机器人网记者:国内已经有企业将脑电波技术应用于无人机的操控,虽然目前效果不是很好,但至少是已经尝试在融入了。让脑电波去控制物体做出行为动作,它的运作原理是怎样的?
冯华:它的运作原理是这样,首先是探测人脑的信号,感知人脑的状态,然后再把探测出的信号通过传感器测算,就可以驱动无人机的运动,这是典型的通过脑电波的方式进行人机交互。
但是目前还处于实验室的阶段,以现阶段脑电波的技术只能驱动无人机做简单的动作,如向前飞,或向后飞,以及控制飞行速度等。
当然,我们最终的目标是直接通过脑电波来控制无人机的飞行,只是现实离目标还是非常的遥远。但长远来看是有这种可能性。
1号机器人网记者:你们有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心电解决方案;另一种是脑电解决方案。可否大概介绍一下这两种方案的操作方式?
冯华:刚刚讲的无人机是脑电解决方案的其中一种,脑电的原始信号非常的微弱,只有百万分之一伏特电压,这个数值基本上是没办法直接探测的,同时干扰信号又非常的强,比如说当你在探测脑电信号的时候,额头稍微皱一下,整个信号就可能丢失了。
所以在探测脑电信号的时候,要进行降噪处理,还要进行信号的放大化,这里会涉及到复杂的算法,这套算法我们已经注册了专利,只要别人使用就是侵犯我们的专利。
探测出信号后,我们再进行扩展算法的处理,比如专注、放松、喜好度等状态的捕捉。最后再跟其它设备进行交互,这就是脑电波操作的方式。
至于心电解决方案,我们做的更加成熟,心电传感器我们已经做到非常的小,使用也很方便,只需要搭几根线就能执行操作,基本不用靠别的外围线路。
心电的使用方式则更加广阔,正如苹果手表、小米手环等,使用方式就是将手环戴在手上,用另一只手触摸表盘即可检测标准心电图了。
1号机器人网记者:你认为未来心电方案应用会有多广?对于心电与智能硬件产品的融合发展,你们对未来健康产业的发展会有怎样的判断?
冯华:心电未来的应用方案肯定会非常广泛,基本上人身上的衣物、手饰等都可以植入心电晶片,如市面上的手表和手环,运动衣里也可以植入心电晶片,未来只要是人体可接触的事物都可以植入心电晶片。
如自行车案例,我们之前跟一家大型共享单车厂家合作过,在单车上植入心电晶片,人们在骑车的时候,可以实时检测心电数据。
我个人对未来健康产业非常看好,未来在万物互联的情况下,人所到之处周边都会是跟人健康有关的传感器,如椅子、桌子、沙发、坐垫等都会具备心电检测的功能,对人的身体进行实时检测,把检测的数据实时反馈给用户。
如酒喝多了或烟抽多了,达到一定指标,系统就会提示不能再喝酒了或不能再抽烟了。对人而言,有系统提醒或不提醒的情况,所带来的作用是完全不一样的。
1号机器人网记者:人的大脑非常的神奇,现在人类在大脑的探索上投入巨大,但是对大脑的理解程度不到1%,目前我们在脑电波的探索上处在什么阶段?脑电波的下一步技术发展方向会是怎样?
冯华:人类对大脑的探索,西方走在行业发展的前列,毕竟西方已经过了物质文明发展的阶段,早早进入到精神文明发展的阶段,但中国脑电波技术也在不断追赶上来。
人类对大脑的理解程度不到1%是对的,特别是现在的人工智能模拟大脑的运作连1%都不到,因为人的大脑太复杂了,每一个神经元都是在活动,而且每个神经元都是通过几十种方式与周边的神经元在进行互动,通过算法去模拟就太复杂了。
近几年来,脑电波技术发展迅猛,我个人判断目前脑电波技术在全世界都是处在初级阶段,但是随着大数据、半导体等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脑电波技术的探索已经不一样了,近期脑电波技术发展很可能会有一个质变,因为产生当前可研究的数据在增加,能利用的数据也越来越多,这意味着我们处理脑电信号的能力就越来越强,所以在我看来,脑电波虽然处在初级的发展阶段,但很快会引来一个质变的过程。
初级脑电波技术大多是用来探测人的精神状态,如发现一些异常情况可以及时诊断。脑电波下一步的技术发展就是让脑电信号与其他设备进行沟通和交互,如果从硬件技术层面上去讲,我认为脑电波技术的芯片化是发展的趋势。
1号机器人网记者:如果脑电波技术芯片化后,那它的应用会有多广?可否通过想象大概描绘一下未来的设想场景?
冯华:未来脑电波的使用方式跟现在肯定是不一样的。首先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以及电池工艺的发展,未来脑电波产品基本上不需要电池了,只需要做一个电子皮肤贴在耳朵的后面,就可以探测人的脑电信号。
所以未来探测脑电信号会变得非常的方便,而且未来脑电技术肯定会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所以应用场景会更加广阔,如控制智能硬件产品,或健康设备数据反馈中心等等,它的商业前景会有很多的想象空间。
当然,我们好几年前就在研究脑电波技术的芯片化方案,包括怎么贴在皮肤上更加自然,且让人对它毫无感觉,还可以自动供电等等,我相信脑电波技术的芯片化用不了10年的时间,差不多5年时间就可以了。
1号机器人网记者:服务机器人产业在国内发展迅猛,你认为现阶段通过脑电波技术可以让机器人做哪些事情?
冯华:我设想中的场景有两个,一个是针对老年人;另一个是针对小孩子。
第一个场景,当机器人进入到养老院服务的时候,通过脑电波技术是可以让机器人感知到老人喜不喜欢目前的服务方式,当机器人探测出老人不喜欢目前的服务方式时,工作人员就可以做出调整。
第二个场景,当机器人进入到家庭陪伴孩子学习时,通过脑电波技术是可以让机器人感知到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专注力是怎样的?以及也可以探测孩子目前的情绪状况,如果出现异常波动也可以及时告知家长。
只不过现阶段人们使用脑电波技术是需要戴上头盔,但未来脑电波产品会越做越小,可以是眼镜或电子皮肤,当脑电波技术与众多电子产品形成联动的时候,届时脑电波产品一定是人人都有的必需品,那机器人与脑电波技术结合应用就会变得更加广泛。
1号机器人网记者:现阶段脑电波技术成功的案例有哪些?
冯华:在全球范围内,目前有蛮多的应用案例,但我可以例举三个:
第一个是意念控制球;类似桌子上放一个“球”,两个人通过意念互推“球”,看谁的专注力更高,“球”就会被推向另一方。脑电波这种使用场景,一些有线电视台早在引入使用了。
第二个是脑电波头套;现代社会很多人有睡眠障碍,这个产品可以探测你的睡眠状态,如有没有睡着?睡眠的程度怎样?最关键是它探测出来后,会反馈给你。比如检测出你睡的很浅,它会发出低频波或辅助灯光来催眠,让你慢慢睡着。
第三个是脑电波发带;在国内很多人练习瑜伽,当你处在冥想状态时,这个头带可以探测你的脑电信号,还会放一些背景音乐,请你慢慢进入深度冥想的状态,每天做完后,它会给出评测,你的冥想数字是多少可以算出来。这条发带在国内销售非常成功,目前出货量将近100万条。
1号机器人网记者:最后一个问题,可否谈谈未来三年你们的发展规划?
冯华:首先是在教育层面上,我们会继续加大投入,目标是开发出能够提高学生高效学习的产品,现在不仅仅是中国,可说全世界国家都是一样,家长在孩子教育上的投入太大了,孩子在学习上面感受到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其实很多学生成绩差,并不是天赋差,而是学习方法不好,学习效率差的学生学习一天,所吸收的知识,还不如学习效率高的学生学习一小时。
我们下一步会通过脑电波产品量化大数据,把真实的问题摆到学生面前,他们才能纠正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是在医疗产品的投入上,现代社会得抑郁症的人越来越多,我们估计未来三至五年,抑郁症将会成为中国社会第二大疾病,如果一个家庭里的父亲得了抑郁症,那对整个家庭而言,就算是毁了。
得抑郁症的人,非常危险,想法会越来越极端,极端者会想着自杀,那是一种解脱。所以我们会加大研发投入,希望做出一款产品可以预防早期抑郁症,通过脑电波技术是可以探测人的脑电谱,如果是患有抑郁症的人,某些频段会特别的高,那通过脑电产品就可以提前预防,从而系统会提示如何改善身体状态。
最后是疲劳驾驶领域,特别是商务运输领域,我们发现很多卡车司机天天在马路上跑,近几年来的交通故事也越来越频繁,我们经过几年的时间采集数据,希望通过脑电波产品来提高司机的专注力,预防卡车司机的交通事故。
比如,当设备探测到卡车司机进入到疲劳驾驶状态时,系统就会预警,播放一些背景音乐,然后把数据传到后台,控制中心就可以做出相应的对策。
这算是我们未来三年的战略布局路线。
来源:一号机器人网